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青春饭”吃完,仍未立足的印刷工何去何从?

发布日期:2013-11-29  来源:中工网——《江苏工人报》  作者:ahprint
核心提示:工人走马灯似的跳槽,或在证明这个行业竞争太过激烈。而印刷工的二次就业所表露出的盲从与纠结,从另一个侧面也折射印刷劳务群体的生存状况。

  80后印刷工的苦恼
  南京大明路素有“汽车销售一条街”之称,很多人却不知道此地还是印刷厂云集之地。只不过,各家印刷企业在街巷小区或工厂内,不为外界所关注。

  1980年出生的秦云海常在这些小区巷弄里出入。他是连云港人,虽说才34岁,可生活的压力和工作的强度,让他分外显老,看上去倒像四十有余。

  半个月前,老板升了他做大机器的机长,相应的,工资也高了些。如今一个月能拿4000多。其实,秦云海进入这家工厂才一年。这一年工厂走马灯般换人。

  几个月前,厂里上了一台进口海德堡SM74机,产能倍增。可能企业因买机器,所承担的商业贷款的利息压力太大,加上同行竞争,所以这间工厂只要不亏本什么订单都敢接,每天印的东西无所不包,而80%都来自于大厂的代工订单。

  “代工”其实利润微薄,不过却保证了机器不停,保证了能养活工人。当然,经营层面用不着秦云海等操心。他的任务是按照老板的指令、客户的要求,对产品的印刷质量进行掌控。而担当副手的,是他的徒弟小张。在机器的另一头,接到机长命令后即点“确定”“停止”,以及进纸,装版等杂活。当然,有时数百斤的纸料,需由两人合力装卸。

  通常,机器跑起来轰鸣声很大,秦云海得扯着喉咙喊,“走一次”。往往又需反复校色,他又得大声喊,“停”或“再来一次”。印刷过程中,如发现纸面有墨皮等瑕疵,师徒二人便急忙停机,找来散发着浓重酒精味的抹布,擦拭版子上的污点。

  印刷工种不仅考验体能强度,对脑力、眼力、听力同样有较高要求,“稍不留神,一跑几百张,质检不过关,老板就从工资里扣。”据秦云海透露,开印刷机很少能干到40岁以上。

  “别说上料下料,绕着十几米长的机器来来回回跑上七八十趟就够呛,不信你试试看?”秦云海称,自己干了十几年这一行,就快要“退休”了。“明年打算回老家谋生。”

  至于回老家干什么,他说早就想好了:开黑车。

  隔壁车间,同样机器轰鸣,同样弥漫着酸辛的油墨味道。印刷工马强正独自开着一台小型机。29岁的他来自南京六合。据了解,他负责的这台小机器只有74机的一半身长。印刷的纸幅大小也是一半。那么自然而然,操作机器的人数也减半。所以,马强既是机长,又是小工。

  马强初中毕业后就出来干印刷。眼下,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这份工作,他表现出一种从来没有过的迷茫。他甚至羡慕起电脑房里的小姑娘:“人家年纪越大经验越足,不说设计,学学排版也行,至少都是在积累。唉,现在我学什么东西就怕脑子跟不上。”

  印刷工二次就业能做啥?
  工人走马灯似的跳槽,或在证明这个行业竞争太过激烈。而印刷工的二次就业所表露出的盲从与纠结,从另一个侧面也折射印刷劳务群体的生存状况。

  除了劳动强度大,油墨对身体的伤害,私企老板、工人自身对环境、健康的漠视更让人忧心。而相当数量的印刷工人甚至不希望老板帮他们缴保险,而愿意直接拿现钱。另外,随着机器化作业时代的到来,传统印刷工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据悉,江苏常熟地区已有印刷企业引进国外全自动电脑处理设备,初步实现印刷校色无人化作业。

  “今后很可能不要机长了,一个人能管十几台机器。”上述超过十年工龄的两位资深印刷机长,似乎不想看到有人步他们的后尘。说起徒弟小张,秦云海边忙边感慨,“干我们这行没前途,吃的都是‘青春饭’,好好的小伙子,学什么不比干这个强?”

  小张今年才17岁,刚出来学徒,一脸稚气,面对记者时只知道笑。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