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印企“去印刷化”凸显转型趋势

发布日期:2014-05-2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作者:ahprint
核心提示:“从今天开始,再无中国印刷集团公司了……”5月20日,当中国印刷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印集团)宣布更名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公司后,业内人士在微信朋友圈上如是感叹。就在此前一天的5月19日,香港上市公司中国威力印刷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更名为蓝天威力控股有限公司

  “从今天开始,再无中国印刷集团公司了……”5月20日,当中国印刷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印集团)宣布更名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公司后,业内人士在微信朋友圈上如是感叹。

  就在此前一天的5月19日,香港上市公司中国威力印刷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更名为蓝天威力控股有限公司。

  记者发现,这是继去年多家印刷企业更名后的又一波印企更名潮,且“去印刷化”趋势都很鲜明。对此,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双儒直言:“未必都要更名,但转型势在必行。”

  更名缘于转型需求

  没有挂牌仪式,没有嘉宾剪彩,中印集团低调更名。由于中印集团是印刷行业的“国家队”,更名后成为国内首家以“文化产业”命名的国字头集团,这不得不让人特别看待。

  两家公司为何更名?中印集团总经理罗钧对记者说:“2012年5月集团划归中国国新控股公司管理后,国新控股向集团提出向文化产业转型的要求。当然,集团自身也有转型意愿。”

  罗钧分析认为,此前集团主业为书刊印刷,但出版业面临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冲击,为之服务的印刷业也同样受到影响。同时,印刷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必须寻找新的出路,正好文化产业迎来了大发展的好时机。

  而中国威力印刷也在公告中提出,新名称将展现一个崭新的公司形象,并反映公司策略及集团未来业务发展。这家在广东省河源市开设了印刷工厂的外向型印企,同样从出口市场感受到凉意。中国威力印刷的主业为书籍印刷及专用产品(如儿童立体图书和文具)制造,其2013年年报中提到,公司主业表现不断转差,除疲弱的市场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外,还由于数码印刷解决方案的发展、电子书的日益普及。

  投资并购如火如荼

  “新集团的第一步规划,是打造二三十万平方米的文创园区,将文化和创意、科技相融合。”罗钧如是表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的构想。

  近年来中印集团将印刷主业整合后搬迁至北京郊区,城区仅留下数字印刷业务。而位于城区繁华地带的北京新华印刷厂、人民美术印刷厂和百花彩印厂的老厂房,则改建成3个文创园区,面积总计近10万平方米。“未来,我们还计划在北京及京外继续打造文创、科技园区,目前已和南京一家公司初步达成在南京建立科技信息园区的意向。”罗钧说。

  在打造园区的进程中,依托母公司国新控股强大的资金支持,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尝试在入驻园区的企业中进行投资。在园区之外,这样的投资并购也在进行,并且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最近投资成立了两家文化公司,一家以文化图书策划和文化旅游产品为主,另一家主营儿童文化与教育产品,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股权占比均为34%。

  与中印集团转向文化领域不同,中国威力印刷则致力于“成为一家具创新精神的天然气供应与分销商”。

  中国威力印刷发布的年报和公告显示了其在天然气领域的收购进程。从去年11月至今,中国威力印刷通过使用募集资金,陆续收购了山东、江苏、辽宁的若干天然气项目,收购资金少则几百万港元,多则5亿港元。另外,其对湖北、贵州的天然气收购项目也在进行中。

  印企转型势在必行

  其实在中印集团更名之前,印刷行业就出现了更名潮。

  去年下半年以来相继有3家印企宣布更名。先是8月中旬香港上市公司新洲印刷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新洲发展控股有限公司,随后,内地上市公司福建鸿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鸿博股份有限公司、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宣布更名为雅昌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印刷企业更名之举在业内是否具有可复制性?张双儒认为,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今天也还有很强大的生命力。这些企业更名后,都在尝试将印刷和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文化产业融合,探索印刷业的转型之路。如鸿博在北京建立了数字化印刷基地,开展互联网彩票销售业务。雅昌陆续在北京、深圳、上海建立了艺术中心,开办了自己的艺术书店,成立了自己的电商网站雅昌艺品商城。还有些没有更名的印企,也在做着同样的探索。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