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模式收获成果
从2006年开展标准化基地模式以来,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与印刷业多个细分领域的龙头骨干及科研机构先后联合组建了17个不同形式的印刷标准化试验与推广基地。
记者分析后发现,在17个挂牌基地合作对象中有13个龙头企业、4个印刷类院校。13个龙头企业涉及胶印、立体印刷、包装印刷等领域,4个印刷类院校也是各有分工。标委会秘书长胡桂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此次挂牌的曲阜师范大学印刷学院将着重于设置标准化教学课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着印刷标委会书刊及包装印刷分技术委员会的工作;北京印刷学院则是国际印刷标准化组织印后工作组组长,还将派任国际印刷标准化组织主席。未来,上海出版高等专科学校也将建成全国印刷标准化教育培训与推广基地。
正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调研员蔡京生在全国印刷标准化教育培训推广基地揭牌仪式上所说,基地的建立是标委会的一个创举,这对我国印刷标准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工作思路顺应了国家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和政策的变化及改革方向,符合我国印刷标准化工作发展的需要。
标委会副主任、中国印刷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双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基地模式给予了肯定:“建立标准化基地这一模式,在印刷标准化工作中是卓有成效的,对我国印刷标准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既延伸了标准化工作领域,又把我国印刷业标准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那么标委会对于挂牌基地合作对象的遴选标准是什么呢?胡桂绵简明扼要地表示:“有两个关键条件。”首先基地的合作对象必须是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有标准化人才并有条件进行标准化工作的研究和推动的企业,其次还要愿意投入足够资源与标委会共同合作,进行标准化检测、试验、培训、推广。
走出国门制定标准
虽然从2013年开始我国印刷标准化工作开始进入快车道,但胡桂绵表示,从国际角度来看,我国的印刷标准化工作才只是刚刚起步,印刷标准制定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据悉,国际印刷标准化组织秘书处(ISO/TC130)有14个工作组,其中13个工作组秘书处承担国为美国、德国、英国、荷兰等欧美发达国家,中国仅承担印后工作组召集人和秘书处。
对于中国印刷业来说,最大的软肋则是标准化人才的缺失。胡桂绵深有感触地说:“国际标准制定修订时要求各国专家表达意见,但是我国具备英语读写说能力且具有印刷专业背景的国际化人才还非常稀少。”
数字印刷标准成热点
近年数字印刷发展迅猛,业内关于相关行业标准的出台呼声强烈。为此,2013年12月31日标委会颁布了数字印刷类的两项基础标准,即GB/T9851.8-2013《印刷技术术语第8部分:数字印刷术语》和GB/T30324-2013《数字印刷的分类》。该两项标准将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除此之外,据胡桂绵介绍,标委会还在制定5项数字印刷标准,分别为数字硬打样系统要求及检测方法、数字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数字印刷油墨要求及检验方法、数字印刷系统印刷要求及测试方法、数字印刷纸张印刷适性及检验方法。
随着以上7项数字印刷技术标准的不断细化和分步实施,未来我国印刷业还将有更多相关标准出台。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标委会对于数字印刷相关标准的制定列出了一系列规划。其中包括未来两年内,将组织制定胶印数字工作流程的过程控制系列标准,该套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与国际先进标准衔接,这将极大地推动和提升我国胶印数字化过程控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