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信息系统应用分会换届大会在河北石家庄举行。会上,近百位与会者就书刊印刷数字化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正如江苏凤凰新华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在健所说:“关于数字印刷,我们有太多的理解误区,也有太多值得探讨的内容。”
“数字”变革当头,原有的传统出版印刷产业模式遭到颠覆。“数字时代,拓展视野至关重要。”新任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信息系统应用分会理事长杨斌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言简意赅地说。在同时担任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掌门人的杨斌眼中,数字时代就是关联的时代、融合的时代。“以往企业都是独立的实体,如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令印刷同行之间建立起了广泛的关联,不仅仅是企业之间,还包括上下游之间,甚至是国家之间的关联。”
由数字技术引发的关联正一环一环往下传递——出版需求变化成为印业变革催化剂;按需印刷引发印业软硬件整体变革;随着数字进程的深入,全新的印刷思维方式呼声强烈。这一系列作用影响下,一个全新的印业“生态系统”正在形成。
数字出版激发印业变革
【看点提示】订单数量增多、每单印量下降,数字出版在“抢走”越来越多纸质图书市场的同时,也令印刷业务朝着短版化方向发展,按需印刷油然而生。然而更令印刷企业难于招架的是,即便是剩下的纸质图书印刷业务也在发生着分流。
谈到近年数字化导致的出版需求变化,一组数据令人震惊——近10年来,全球学术期刊出版数字化迅猛发展,1990年欧美只有5种纯电子学术期刊,现在几乎所有的欧美出版商都已实施数字发展策略;图书馆采购经费方面,全球图书馆电子图书采购占图书经费百分比从2006年的3.2%上升至2013年的18.9%。国内的情况也是一样,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12~2013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中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数字出版为GDP贡献的产值在7年间从2006年的213亿元迅速上涨到2013年的2600亿元……
如果你以为如上数据预示着印刷企业可以独享按需印刷这块“大蛋糕”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作为有着60年图书进出口经验的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其常务副总经理张纪臣分析说,国内按需印刷市场还处于培养期,尚未实现规模化,整体业务量和规模都相对较小,即便如此,90%的按需出版业务其实集中在专业出版社手中,如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等。
对于具备数字资源优势的出版社更易开展按需印刷的说法,江苏凤凰新华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在健也深以为是。结合江苏凤凰自己的探索经验,张在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江苏凤凰之所以目前能够站在国内按需印刷市场的前沿,与其背靠江苏凤凰集团丰富的出版资源密切相关,“我们就是先从自己集团内部开始探索按需印刷的,不断地运营、演练后,然后向外围开始推广。”
张在健进一步列举了国外的案例验证这一点。“曾有圈内朋友给我讲起日本讲谈社开办数字印刷工厂的案例,实行效果非常理想,印厂业务饱满、收益显著。究其原因,源于出版社只是把按需印刷作为满足客户需求的一种手段,初始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印刷厂赢利,而是通过上游出版社的赢利间接推动印刷厂赢利。而纯粹的印刷厂并不具备这种良性循环的基础。”
如此说来,决定着开启按需印刷之门是否成功的“金钥匙”,是拥有出版资源,而非数字印刷机。看来,数字时代,很多印刷企业的“唯设备论”该改改了。
印业变革激增软硬件需求
【看点提示】为了适应数字技术带来的变革,印刷企业纷纷下决心去更新设备,一时间数字印刷机成了市场新宠。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让他们更加苦恼,大家发现原来更新硬件只是对数字印刷最浅层次的理解,对按需印刷业务特点的充分理解、强大的订单汇聚能力、云平台的搭建等软件要求似乎比硬件更加重要。
数字浪潮下,印刷企业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危机,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咬牙坚持,即使面临背负巨额贷款的压力,仍然下定决心——上数字印刷设备!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很多企业陷入了更深的困惑——不上数字印刷设备,不行;上了数字印刷设备,怎么赚钱?为谁服务?如何保护版权?正像柯尼卡美能达数字印刷营业部部长李刚所说的那样:“如果没想好就上设备,结果仍然是纠结在这些打不开的死结中。”
“归根结底的原因在于大家对按需印刷业务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张在健反问到,印厂对数字转型真的非常有激情了,但是看看很多人在做什么——他们在挑选设备,在研究工艺流程,在计算着数字印刷的成本是否能接近工业成本……当这些目标达到他们预期的时候,他们会心满意足地去上数字印刷机,然而他们却没有认识到,订单碎片化才是按需印刷的由来,这种业务特点不是仅仅有了数字印刷机就能满足的,没有碎片化的订单,一切都无从谈起。这也是目前业内按需印刷成功者寥寥的症结所在。“如果你站在这个层面问我数字印刷究竟有没有前景?什么时候可以赢利?我很难回答你。”张在健坦言。
过去有了设备就能占领市场高地的“唯设备论”时代俨然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按需印刷是个系统工程,强大的订单汇聚能力、云平台的搭建、数字营销人员的培训等非硬件配置要求似乎比硬件设备更加重要。如何做?作为数字印刷设备制造商代表,李刚给出的建议是——“且行且研究”。
李刚介绍,从欧洲已经成功的数字印刷应用经验来看,如下步骤值得借鉴——第一步,确定目前业务中适合用数字设备来做的业务量;第二步,如上业务客户群中的数字需求到底有多大;第三步,根据如上两点的调研结果做市场推广。“站在全系统的角度去看数字印刷,如果不这么做,其实买台数字设备也还只是在做传统的活件。”
为了满足这种市场变化,如今的设备制造商也在向着“全能”转变,做IT、搞服务、做网络营销,甚至有些帮客户办起了展会……帮助印刷企业转型,设备制造商自己也做足了功课、迎接转型,未来能够一体化服务的制造商才是好的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