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视点 » 正文

易丰“零起印”:赔本赚吆喝还是另有玄机

发布日期:2014-12-1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作者:ahprint

  众所周知,数字印刷的诞生,为市场上大量印量少、种类多的短版需求提供了个性化解决之道。随着技术的进步,在起印量方面,传统印刷和数字印刷的分水岭从3000册降到了2500册,再到2000册,甚至今天有传统印刷企业可以做到1500册。如若按易丰股份所说,其已将1500册降到了350册,甚至为零,也能满足小批量生产的需求,那是否会与数字印刷形成抗衡之势呢?

  对于如上担忧,上海市数字印刷行业协会秘书长潘晓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就目前来看,尚未形成太大冲击,毕竟传统印刷的工艺成本是必须支出项。而且传统观念上,传统印刷工艺是印刷量越大价格越低。”他认为,相比传统印刷企业推行“零起印”,以拼版技术为基础的合版印刷对数字印刷企业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反而更大。因为合版印刷形式在印刷速度和印刷质量上更适合于解决短版需求。

  “零起印”引发数字印刷同仁关注的同时,老一辈的传统印刷从业者如何看这种探索呢?记者采访到了较为了解易丰股份情况、亲眼见证其登陆“新三板”的北京印刷技术协会理事长任玉成。他认为,易丰股份的优势在于将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相结合,将生产流程模块化,并通过其打造的蜂印网接单,来消化包括接单、生产和流通环节中造成的高成本,“如果处理好环节之间的衔接,并拥有超出一般传统印刷企业的管理模式,也不排除能够和数字印刷PK的可能性”。

  其实,如今传统印刷企业生产短版印刷活件,这在国外已有很多案例,这本身属于商业模式转型范畴。任玉成认为,易丰股份将传统印刷与数字管理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模式或许能给传统印刷企业带来一些新的生机。“这符合行业发展潮流,会形成新的增长点。”

  利好

  出版社力挺 取消起印量

  业界对“零起印”概念的提出,无论是看好或持观望态度,客观事实是,从10月推出此概念至今,易丰股份已经得到了部分出版社的响应。最为直接的影响是,以前一些市场评估中印量较少的图书在开选题会时都会被否掉,如若取消起印量,这些书或能实现出版。尤其对于学术图书,这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我觉得出版社应该都会对这一活动感兴趣。以前选题论证中少于3000册的书就被否定了,现在一两千册的书都可以做了。而且通常传统印刷的质量还好于数码印刷。”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部主任廖斌对记者说。

  廖斌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从10月易丰股份取消起印量至今不到2个月时间里,人大社和易丰股份少于3000册的图书合作了3本。据统计,1000册印量时,大约节约1400元,2000册印量则能省800元。而在以往,凡是少于3000册印量的图书,都会被按照3000册来收费。此时正处年底,这是否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到下一年选题策划?面对这一提问,廖斌认为,暂时还没有形成这样的影响。

  而对于易丰股份是否赢利的疑问,廖斌则认为,这无需怀疑,肯定是有利润的,“别人质疑是因为不了解易丰的成本状况。能做到取消起印量,其实是易丰生产率提高了,无形中单位时间产出大了,其实这是它修炼内功达到的”。

  “零起印”虽然对出版社是利好,但对于易丰股份而言则需要大量印刷品种的支撑。罗非告诉记者,要保证赢利,易丰股份必须每天接4到5单,而这个数量对于一家出版社来说是肯定不能满足的。以人大社为例,每年起印量少于3000册的图书种类只有百十来种。

  行业转型拐点,传统印刷企业纷纷寻求突围良方。易丰股份推行传统印刷“零起印”的市场推广策略,就目前来看,尚未形成气候,其举措能否成功也未能形成定论。然而,新事物在诞生之初,势必会经历从质疑到成功或失败的过程。正如潘晓东所言,无论这种探索成功与否,都是行业所乐见的,探索者越多,行业转型成功的几率就越大。即便有一些人会成为“先烈”,他们的探索精神都是值得肯定的。

  采访结束时,薛哲纯表示,想组织专家去易丰股份进一步了解情况。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