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视点 » 正文

关注:中国经济一手抓创新 一手控风险

发布日期:2014-12-16  来源:中评网  作者:ahprint
核心提示:经济好了,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了,世界才能更好。基于这样一种逻辑共识,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高度关注。12月1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国高层总结2014年“深化改革元年”得失、指路2015年“深化改革关键年”方向的重要会议,外界从中捕捉中国经济格局的变化信号,预判来年经济走势及其对全球的影响

  经济好了,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了,世界才能更好。基于这样一种逻辑共识,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高度关注。12月1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国高层总结2014年“深化改革元年”得失、指路2015年“深化改革关键年”方向的重要会议,外界从中捕捉中国经济格局的变化信号,预判来年经济走势及其对全球的影响。

 
  美国《侨报》12月12日载文《中国经济一手抓创新 一手控风险》,文章说,“经济新常态”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核心词,“新”意味着变化,与过去的经济形态有了明显的不同,“常”意味着这些变化已是趋势、主流,是未来几年国家出台经济政策的决策起点。能否科学把握好这些新常态,决定着中国经济能否实现提质增效的均衡发展,以及能否持续获得外界的信心。
 
 
  一方面,中国该如何把握好“经济新常态”所带来的新机遇,发掘出新的经济潜力。过去一年里,中国领导人讲话提及的高频词之一就是“创新”,要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中国成为创业大国、创新强国。这是因为,技术、资本、劳动力、市场这些决定经济发展活力的条件正在发生变化,唯有创新才能激活其中的商机。
 
 
  互联网技术对商业模式的改变乃至颠覆,智能技术、自动化技术对劳动力素质的更高要求和对产品的升级更新,个性化消费需求对企业生产策略、竞争策略的调整,人口红利减弱对企业转型的促动,就业“新生代”、小微企业所蕴藏的创新敏感度与优势,海内外资本对绿色低碳产业、新能源产业、新兴服务业的偏好……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作用,勾画出一幅热气腾腾的现代新经济图景。
 
 
  随着这样“清新”的优质经济形态比重不断增加,传统的高耗低效形态逐步压缩、改造,中国将在创新热潮中一步步接近“调结构”的目标,并为“更加持续的增长”积蓄力量。
 
 
  另一方面,中国该如何面对“经济新常态”下隐藏的老问题,压产能、去杠杆、挤泡沫,把控住长期伴随的经济风险,从而实现“稳增长、促改革”的目标。
 
      首先是经济下行的风险。从去年经济工作会议上“存在经济下行压力”的表述到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措辞,凸显了当前经济底色之黯淡。适量调低GDP增长目标,通过降速来修复过去的经济负面影响,这是决策层的共识,也是社会所能承受的;但是当前物价指数处于低位、工业投资活力下降的事实也引发经济通缩的担忧,为此此次会议也给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两颗定心丸,留足运作空间。
 
 
  其次是房地产问题与银行风险问题。今年的会议没有提及“房地产”,或表明高层对当前房地产步入调整期、缓慢挤掉部分泡沫的一种默认姿态。中国房地产的高库存,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已经暴露出房地产局部过剩的局面,或意味着区域地产商的倒掉以及银行债务的加重,这值得难以“戒掉”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警醒。此外,银行大量放贷给国有企业推高过剩产能的惯性、银行理财资金以高杠杠的形式曲线入股市的新情况,都暗含着银行贷款结构不合理、扭曲经济发展方向的问题,国家还应该在地方债整治之外强化银行监管,推进金融市场改革。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可用作对中国当前经济局面的一个描述,即:既要看到“万木春”的欣欣向荣,也不要忽视“病树”的风险,以及中国经济化解自我风险的主动性。美国专业财经杂志《巴伦周刊》近日给出一个判断,中国的经济脉搏虽然在变慢,但仍很强劲。这寄予着各大经济体对中国此轮经济改革的期待。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