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由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印刷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共同主办,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包装印刷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印刷学院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中国感光学会印刷技术专业委员会承办,国内22家印刷包装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联办的“2015第四届中国印刷与包装学术会议暨新环境下印刷包装教育变革与发展论坛”于10月23日在杭州曙江大酒店拉开帷幕。本届会议为期两天,由主报告会和专题分组报告会组成,同期还将举办新环境下印刷包装教育变革与发展论坛。来自北京印刷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天津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国内外50多所知名印刷包装相关院校、机构、企业等2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23日上午召开的主报告会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王毅刚教授主持。北京印刷学院原校长曲德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陈畴镛副书记、北京印刷学院许文才副校长、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褚庭亮常务副院长等领导出席会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陈畴镛副书记代表主办方致辞。陈畴镛副书记在致辞中代表主办方首先对参加学术会议的50多家专业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期待进一步密切院校间的合作,培养更多符合印刷包装行业转型升级的人才。
在随后的主旨报告环节,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化学系殷亚东教授、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鲁东明教授、西班牙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农业食品技术研究所(IATA)Jose M. LAGARON博士分别做了“场响应结构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数字出版服务”“抗菌食品包装”的大会主报告,与参会代表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殷亚东教授作为光学材料专家,长期深耕新型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功能化及其在光子晶体等领域的应用研究,通过对光子晶体自组装机理、响应性结构色机理的研究,介绍了基于光子晶体微滴的打印技术,并重点分享了包括磁场对光子晶体纳米结构、颜色、纳米链等因素在内的研究成果。鲁东明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数字文化遗产出版的最新技术,并通过案例分析与参会代表分享了数字技术服务于艺术出版物、移动阅读等应用成果。Jose Maria Lagaron教授介绍了国内外食品包装抗菌材料、食品安全包装工艺和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提出了利用纳米技术、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备新型抗菌包装的新思路。精彩的报告引起了参会人员的极大兴趣。
本届会议共收到来自国内外印刷包装院校、科研机构的会议论文238篇,经过专家3轮严格评审,优选出135篇论文推荐到德国斯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旗下《Lecture Note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LNEE) 》出版,并在推荐出版的会议论文中最终评选出25篇优秀论文。主报告会上,大会执行委员会名誉主席曲德森教授,副主席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王强院长、中国印刷科学研究院褚庭亮常务副院长、北京印刷学院许文才副校长,先后为优秀论文获奖作者颁奖。
分组专题报告会在23日下午举行。来自国内外50多所院校、企业的近200多位参会代表分别围绕“颜色科学与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数字媒体及数字出版技术”“印刷工程技术”“包装工程技术”“机械工程与智能化技术”“纸张及相关技术”“薄膜及其他材料技术”和“油墨及相关材料技术”9个专题共进行了130多个口头学术报告和交流。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印刷学院、西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郑州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商业大学等18位教授受邀担任9个分会场主持人。分会场上,参会代表口头陈述论文的基础上,与会专家学者充分、深入地交流在各自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听取其他专家的指导和建议,会场学术交流氛围浓郁。
本次会议是继“2010第一届印刷包装学术会议”“2012第二届印刷包装学术会议”“2014第三届印刷包装学术会议”后,又一次成功举办的印刷包装领域的高水平学术交流盛会。与往届会议相比,本届会议论文数量、质量提到更大提升,参会听众规模、院校数量创历史新高,主旨报告内容的涉及面更加丰富。会议继续发挥着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推动印刷包装科研创新与进步、提升印刷包装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平台作用,得到了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