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3D打印遇到数字印刷 “克隆”千年文物不再难

发布日期:2013-07-26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作者:ahprint


  3D打印不是一次成型。上海印刷集团总经理沈剑毅告诉记者:“我们引进了目前世界上最大尺寸的彩色打印机,一次打印的最大尺寸为50厘米。国内一共有两台这么大尺寸的打印设备,这是其中一台。这个残体的佛像,是分7个部分打印出来拼接成的。”

 

  该公司引进的3D打印机虽然是色彩还原度比较好的型号,但其色彩只有39万色,不足以展现龟兹洞窟佛像的色彩,为此,项目组通过校色后又请新疆画师对佛像进行了彩绘。壁画的色彩更为绚丽,考虑到色彩还原不是3D打印机制造商的专长,该公司通过自主积累的色彩还原经验来弥补这一缺陷,使得宣纸印刷的壁画实现了高精度的色彩还原。

  不过沈剑毅表示,3D打印设备还是次要的,主要的是建模。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早在今年3月,该公司就进驻克孜尔新1窟,光对洞窟和上面的壁画进行数字化的高精度扫描就花了45天时间,“图像是平面的数字化,洞窟是立体的数字化”。最终采用3D打印复制的佛像,误差在1毫米以内,相当逼真。

  技术与成本瓶颈有待突破

  上海印刷集团在成功还原新疆龟兹洞窟之后,接下来将对流失海外文物的龟兹文物进行还原。张晓迁表示,去年公司的艺术总监已到德国收藏龟兹文物最多的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回来,将利用平面照片对文物进行立体还原。另外,该集团还将对中华艺术宫(即世博会中国馆,上海美术馆为其运营管理主体)里的雕塑类艺术品进行数字化扫描还原。

  不过,成本过高或许会成为应用3D打印的一大瓶颈。沈剑毅告诉记者:“3D打印的原料的成本很高,平均每克材料要15~20元,做一个头像就要几万块。”现场展出的两尊佛像,由于打印材料成本偏高,只在外面用了2厘米厚的石膏壳,壳上印了1毫米厚的彩色墨水,中间都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

  另外,在技术方面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攻关。张晓迁表示,受3D打印机尺寸所限,打印现场展出的两尊佛像要分7块打印后根据三维数据进行拼接,这方面的技术还要继续攻关。另外,我国在将3D打印应用于文物还原方面还没有相关标准,这方面如何实现数字化、规范化、标准化还有待完善。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