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上市公司都有年报发布,为此,“印刷企业家”统计了30家圈内上市公司2018年年报合并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项目下给出的数据,锁定的时点是2018年末,用以分析。
“货币资金”项目通常又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诸如: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信用卡存款、存出投资款等)。相对其他资产,货币资金的流动性最强,也就是花起来最方便。
圈内上市公司到底多有钱呢?
先看整体。截止2018年末,30家上市公司共持有货币资金144.66亿元,平均每家4.82亿元,与2017年末相比减少9.12%。
2018年末印刷业上市公司持有货币资金情况(单位:万元)
再看个体。30家上市公司中,持有货币资金在10亿元以上的有两家:奥瑞金,15.86亿元;紫江企业,13.28亿元。
在5亿-10亿元之间的有10家。其中,美盈森最高,为9.90亿元;东风股份、劲嘉股份、长荣股份、鸿博股份、裕同科技在8亿-9亿元区间,分别为8.51亿元、8.39亿元、8.35亿元、8.24亿元、8.23亿元;合兴包装、东港股份、顺灏股份在7亿-8亿元区间,分别为7.98亿元、7.94亿元、7.46亿元;永新股份独占5亿-7亿元区间,为5.28亿元。
在3亿-5亿元之间的有4家。其中,永吉股份略高,为4.15亿元;金时科技、陕西金叶、恩捷股份较为接近,分别为3.50亿元、3.49亿元、3.14亿元。
在1亿-3亿元之间的有10家,企业密集度最高。其中,吉宏股份、界龙实业、盛通股份、昇兴股份均超过2亿元,分别为2.81亿元、2.68亿元、2.14亿元、2.11亿元。创源文化、宝钢包装、环球印务、新宏泽、爱司凯、集友股份在1亿-2亿元区间,分别为1.94亿元、1.55亿元、1.55亿元、1.48亿元、1.23亿元、1.15亿元。
不足1亿元的有4家:澄天伟业、海顺新材、普丽盛、翔港科技,分别为8708.28万元、6392.23万元、4318.57万元、4068.96万元。
从最高的15.86亿元到最低的4068.96万元,印刷圈上市公司拥有的货币资金差距是不是还蛮大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是合并报表数据,单一的绝对值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比如奥瑞金、紫江、裕同、合兴、劲嘉、东风等大佬级企业,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企业少则十几家,多则几十家,平均每家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数量可能也只有几千万元。
规模越大是不是越有钱?
当然了,账户里的货币资金主要是为了维持企业的日常运营,少了肯定不行,但也不是越多越好。道理很简单,老板们开工厂、干事业,主要还是为了多赚点钱,而资金躺在账户里基本上不会有太多收益。
话又说回来,既然主要是为了维持日常运营,那是不是说销售规模越大的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越多?因为买卖越大,花钱的地方越多嘛。
从整体上看,的确有这样的倾向。比如,持有货币资金最多的5家企业,2018年营业收入均超过30亿元;而持有货币资金最少的7家企业,2018年营业收入在30家上市公司中均位居后9名之列。
不过,并不绝对。比如2018年营收高达121.66亿元的合兴,年末持有的货币资金仅有7.98亿元;营收规模近50亿元的宝钢包装,持有的货币资金更是只有1.55亿元。而营收规模超85亿元的大佬裕同持有的货币资金,比营收规模只有7亿出头的鸿博股份,还要略低一些。
为了看得更清晰一些,算了一个比值:用各上市公司的平均货币资金余额(2018年年初货币资金余额加年末货币资金余额除以2),除以2018年的营业收入,得到的比值越小,说明一家企业每1元营收对应的货币资金余额越少。反之,比值越大,说明每1元营收对应的货币资金余额越多。
结果,就有了下面这张表格。
印刷业上市公司货币资金营收比情况
为什么用平均货币资金余额?年初、年末两个点的平均值,一般比一个时点的数据更靠谱。
从表中可以发现,30家企业的平均比值为0.20,即每1元营收对应的货币资金余额为0.20元。这个数字怎么样?各位老板可以拿自己的报表比比看。
其中,宝钢包装、合兴包装的比值最低,分别只有0.04、0.06,即每1元营收对应的货币资金余额分别只有4分钱、6分钱。
这一方面可能说明它们的资金周转效率很高,另一方面也可能说明它们面对的资金压力相对较大。
这或许正是进入2019年后,宝钢包装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并由大股东宝武集团同步对旗下4家子公司进行增资的原因所在。目前,本次增资已经基本完成,宝钢包装的4家子公司合计获得注入资金11.99亿元。
比值最高的是鸿博、长荣,分别为1.11、0.81。一般而言,这说明两家公司的资金储备十分充裕,应付日常运营需求绰绰有余。
长荣手握重金,与其2017年完成的一次非公开发行有关。通过这次发行,长荣共获得募集资金净额14.56亿元。鸿博同样有一次非公开发行,只不过是在2016年,获得募集资金净额7.62亿元。
从整体上看,圈内上市公司的比值多数都在0.50以下。其中,又以0.10-0.30区间密度最高,集中了17家企业。也就是说,大部分圈内上市公司每1元营收,对应的货币资金余额在1毛到3毛钱之间。
做企业就是找钱、花钱和赚钱
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余额很重要,却未必完全靠谱。有的企业看着账面上钱不少,可能是老板费尽千辛万苦、不知道付出多大代价借来的。有的企业看着账面上钱不多,却可能是老板不肯让钱闲着,拿出去投资、理财赚钱去了。
从30家圈内上市公司看,不少企业2018年年末与年初的货币资金余额都有大幅下降。其中,不少都被用于投资、理财了。还有一些企业,看着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不少,钱却早不知道哪儿去了。
否则,就很难解释,为什么有的上市公司账面上趴着150多个亿,却还不起15亿的债务;有的上市公司账面上有18个亿,却拿不出6000多元的分红款。
眼看着近来上市公司花式爆雷的案例越来越多,严酷的现实一再提醒各位老板:做企业账面上有多少钱很重要,真正保持一个健康、良性的现金流更重要。
因为企业收支无不依赖于资金流动,只有保持现金的持续流转,企业才谈得上发展和盈利。一旦现金流停滞或断裂,等待企业的通常是灭顶之灾。
问题是:怎样才能保持企业现金流的健康、良性?说起来还是很简单的。对大多数老板来说,做企业都可以归结为3件事:找钱、花钱、赚钱。
做企业的目标是赚钱,大家都知道,不用啰嗦。问题是:赚钱的前提是要有投入,也就是先花钱。就好比开一家印刷厂,租地方、买机器、招工人,哪哪不需要花钱?
花的钱要有出处,这就需要“找钱”。不管是股东的,还是银行的、风险投资的、亲戚朋友借的,反正是要有人能找得到,拿得来。所以,要保持企业现金流的健康、良性,无非是要能找钱、会花钱、多赚钱。
所谓“能找钱”,就是融资渠道通畅,需要钱的时候不能说是召之即来,最起码不能召之不来。
当然了,找钱的渠道不同,风险也不一样。比如,对印刷厂来说,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等的压力相对较小,高利贷的风险就很大。尽管如此,有的老板在重压之下,还是会铤而走险,这就很麻烦。
所谓“会还钱”,就是该花的钱花,不该花的坚决不花。虽说花钱是为了更好地赚钱,但市场不会为过度的投资和挥霍买单。脱离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的大手笔投入看似豪气,却往往引发不可预知的风险。
“多赚钱”就好理解了。如果企业花掉的钱,都能撒着欢、翻着倍地流回来。老板们一般不用太发愁。
现在的问题在于:对有些印刷厂老板来说,找、钱赚钱貌似越来越难、花钱的地方却越来越多。何况,在什么钱该花、什么钱不该花的问题上,说起来好办,拿捏起来却不容易。
也就是说,要真正搞好一家企业,维持现金流的健康、良性,绝非随口说说这么简单。而且这里说的还是旧套路、老调调。在互联网创业圈,虽说企业的最终目标也是赚钱,但不少老板的工作主要就是不停地找钱、花钱,然后寻机套现。
就像成立不到2年的瑞幸咖啡,它赚钱了吗?不仅没有,2018年一年还就亏掉了16个多亿。就是这样一家企业,通过不停地找钱、花钱,成立仅17个月就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创造了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最快纪录。
类似瑞幸咖啡等互联网创业项目的套路,有老板也曾试图复制到印刷圈,但几年下来似乎都不太成功。所以,不少老板又回过头来说:还是要好好赚钱、做生意。
既然回到了做实体的老路上,各位老板不妨回家翻翻账本看看腰包里到底有多少钱。毕竟,搞印刷还是要“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