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能否实现赢利?
在业务量多少这一问题上,只有盛元印务进行了正面回答。每一A3页面算作一印,则杭州、南京、上海、北京四地门店半年总印量约在1500万印左右,各地平均印量是200多万印。依此计算,全年印量约在3000万印左右。
秦亚斌则表示,凤凰数码业务量增长比较明显,很多转型速度较快的出版社,正在实现“零库存”生产方式,图书印次明显增多,每批印量从开始平均1500册逐渐减少到500册。
针对赢利状况,七彩京通表示已实现赢利。张韶衡也表示,单就按需印刷这方面来说,赢利模式很成熟,已经实现赢利。吴祖义则表示,京师印务按需印刷业务盈亏基本持平。“我们理解真正的赢利模式必须是双赢,数码印刷一定要给客户带来增值服务,客户对数码印刷成本的考量也不能完全参照传统印刷工价,只有创造这样的营销环境,按需印刷的赢利模式才能显现。”秦亚斌的一席话道出了按需印刷服务提供商的心声。
六问提供哪些服务?
印刷企业在按需印刷上提供了哪些独特服务呢?秦亚斌表示,在按需印刷方面,凤凰数码也是采用传统的方式服务出版单位,通过宣传推广、客户体验等吸引客户体验良好的品质和全新的服务。搭建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轻松获取订单的同时为客户带来增值服务,是凤凰数码最期待提升的服务。
吴祖义表示,客户对按需印刷产品的要求是在生产周期更短的前提下,突出个性化需求,降低库存。京师印务目前建立了客户数字资源管理平台,为客户在数字资源的搜集、分类、标引、储存、查找和调用上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希望提升创意设计能力,吸引更多的客户,将潜在需求挖掘出来。”张韶衡表示。按需印刷在品质控制上与传统印刷不同,盛元印务会在品质控制上投入更多力量。
胡海表示在出版行业从传统逐渐向按需印刷转型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客户采取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通过电子网络平台全面沟通交流,代发货运等,七彩京通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
七问遇到什么困难?
“一方面业务量还不足,另一方面则是人才问题。”吴祖义认为,数字印刷这一新事物在应用时遇到的是整个生产链的问题。作为上游产业的出版社如果在生产成本、利润、考核指标等经营理念上不能与数字出版、按需印刷的理念相吻合,则会影响按需印刷的发展。另外,懂技术、懂排版制作、会操作数码印刷设备并在数字印刷业务推广方面有能力的人才还比较欠缺。
秦亚斌也表示,按需印刷的推广难在需要改变传统出版业的生产流程,让出版社接受数码工艺新流程,突破传统分工的边界。要克服这些困难,还需要与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不断推出数字印刷方面的增值服务,吸引客户。
“改变客户传统定向思维比较困难,需要我们去做大量的解释工作。业态的成熟需要出版单位与印制单位互相配合,如果出版社对编辑的库存图书管理费用进行考核,编辑主动考虑采用按需印刷解决问题的动力会更强。这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为客户提供服务、讲解与演示。”张韶衡表示。
胡海则表示,数字印刷市场处于新兴阶段,希望各同行抱有良性发展的心态,为按需印刷的未来发展奠定好的基础。
八问如何看待前景?
“起步”“萌芽”是受访者对按需印刷发展阶段的一致概括,他们对未来按需印刷的发展表示乐观。秦亚斌认为:“我们认为数码印刷将长期与传统印刷并存,随着我国出版业态转型升级,数字印刷发展空间将逐渐扩大。”
胡海则表示:“我国的按需印刷刚刚起步,需要重视与规划,如果市场秩序能够规范,出版社和印刷企业有望取得双赢。这样的话,将会实现数字印刷产业化。”
谈及前景,吴祖义表示:“目前很多印刷厂在进行实地调研,作为上游的出版社也在行动,随着未来技术投入、研发投入成本越来越低,印刷成本越来越低,出版社面对库存问题进行转型,3年内应该会有比较大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