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印刷包装类网站,“人才”是一个重要的检索词,招聘栏目近年也如雨后春笋般,成为各大包装网站的头牌栏目。“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广州包装印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贺政国道出了所有包装企业管理者的共同心声。
然而,要解决“人才荒”问题似乎并不简单,其背后蕴藏着各种积重难返的症结——企业培养人才总是心有余悸,担忧人才养成后跳槽,搞得人财两失;人才又因为企业如上顾虑,感觉不受重视,唯有一走了之;企业建议专科院校可以开设细分专业和课程,学校方面为此又在犯愁,现有课程一再压缩,很难再见缝插针。
如上反复,一个个矛盾循环往复纠缠在一起,限制了包装行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正视并解开这些症结?包装企业需要怎样转变固有心态?学校又当如何对用人单位提出的要求做出切实可行的响应和配合?围绕以上问题,《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了包装企业代表以及学院代表,从人才供需双方上下游的角度进行探讨。
企业:理念开阔,舍得投入
俗语道,舍得,即有舍才有得。包装企业要想留住人才,不仅需要舍得投入物资,更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要顾虑重重,拘泥于付出。“用人的理念要开阔。”北京印刷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赵元如上对记者说。
“当前一些企业希望招聘来的员工可以招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即胜,客观评价,我觉得这种做法有些短视。”赵元认为,有些技能是从生产中积累的。
“不投入培养肯定死路一条。”贺政国介绍,以广州包装印刷集团为例,仅下属一家280人的企业——广州市人民印刷厂股份有限公司,今年计划投入培训费用45万元、500人次以上,“有的企业投入得更多”。
企业所需人才方方面面,机长和配合工等一般人才,工程师等中等人才,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高等人才,缺少了哪部分企业都无法良性运转。贺政国认为,目前企业需求最迫切的就是技能型人才,这也是当前行业中最缺乏的,这部分人理应给予好的待遇,并获得定期送出去培训提升的机会。“在德国,技能型人才的收入以及在公司中的地位是远远高于中层员工的,这才能让他们安心生产、创造价值和效益,而在我国情况恰恰相反。”为此,包装企业要舍得为技能型人才投入。
学校:定制培养,技能理论并重
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转型期,数字技术令传统的包装印刷技术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才就要跟得上这个步伐。为此,贺政国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专科院校可否针对实操的技能要求加强教材编写并开设一些技能型课程;二是教科书理论知识可否与时俱进,与当前热门的数码印刷、绿色印刷、3D打印、新材料、信息化、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技术相结合;三是可否增加学生在进入社会前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引导,学会适应环境、找到自己的方向。
对此,赵元在采访中也道出了学校的苦衷。“无论是上游的设备制造商还是包装企业,很多人跟我提过能不能专门开设一门如柔印、凹印等细分领域的课程,然而学校当前课程压缩压力很大,通常更重基础,比如印刷基础要素中的油水不相融原理。然而企业看重的是实际操作,希望学校把每门课都讲透了、每门课的实践都做到位,这对于学校来说目前实在力不从心。”
当前,高职大专院校更注重实践,但综合能力相对薄弱,而高校学生综合能力较强却实践较差,赵元认为,学校已经尽量做到将二者兼顾,但要实现完全兼顾,目前来看还很难。重点大学应该重基础,培养宽口径人才,打造人的基本功底和综合素质。
记者想到了广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海尔公司的人才理念——“人材,还需要雕琢;人才,能立刻上手;人财,能带来巨大财富”。不同的人才区别对待,定制培养亦如此。就某一个具体岗位而言,究竟是重技能还是重综合能力,并不能一概而论,学校在尽量多地让学生了解印刷包装行业所需各个工艺的同时,培养学习能力、适应能力,这才能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定位。
上下游:人文关怀,留人留心
“现在独生子女多了,‘80后’‘90后’,特别是‘90后’孩子得到了父母、社会的更多爱,他们更讲究自由、个性、兴趣爱好,很多独生子女并不差钱,有人开的车比企业老总的车还高档,有部分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赚钱并不是他们工作的第一要素。”那么用什么方式引导他们更有责任心呢?“谈心,沟通。”贺政国说,首先企业要有人才是企业最宝贵财富的理念,不能板着面孔、居高临下,要尊重人才、重视人才,了解他们的迷茫、对公司的意见建议、生活中的困难、个人的职业规划等,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谈心。
据介绍,广东包装印刷集团针对刚进厂的员工,在不同阶段,都会有相关领导和人力资源的同事不定期地与新员工进行沟通,介绍企业的文化,与新员工一起进行职业规划,甚至探讨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赵元也阐述了同样的观点。他表示,“90后”毕业生与“80后”有很大区别,他们更加自我,对于劳动环境、工作强度等更挑剔,传统的12小时乘以6天的劳动模式很难被他们所接受。“有一次一个江苏老板跟我说,现在从中专学校招来的农村小孩不能吃苦,大学生刚来时吃不了苦可以理解”。
为此,赵元建议,老板们不要再拿着“70后”的标准和眼光去考量“90后”,应该多给孩子们一些心理上的关怀。“‘90后’孩子思维活跃,如果用心培养,成长会很快”。他举例,去年北京印刷学院的毕业班上有几个学生去了一家年产值2亿元规模的包装企业,老板特别给空间,学生刚去一年多,一个零件坏了,学生觉得可以改进,8000元的零部件,他说买,老板立马就同意买了。这件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某些时候为什么企业待遇一般、人才却争先愿意前往的原因。
赵元举例说,东风股份也是包装企业中善于沟通的代表。新入职的实习生,东风股份人力资源部的同事会每隔一两个星期就与他们谈一次话,教他们如何适应环境。他说:“有了关怀、有了空间,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自然很愿意留下。”最多的一年学院去了东风9个实习生7个愿意留下,最后公司挑选留下了5个。其实早在几年前,东风也遭遇过毕业生上午去了下午就卷铺盖走人的情况。正是人文关怀让东风留住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