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上海构建了中国学术文化出版的制高点,确立了“中国出版重镇”的历史地位。6月29日,国内首家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并将于6月30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外观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摄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周家嘴路3678号,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分为一个主题馆和五个分馆,涵盖新闻出版通史、印刷技术、儿童出版、艺术设计、数字出版、音像出版等内容。六个展馆将陈列清末以来各类展品共766件/套,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唱片、名人手稿、文件档案、生产工具等。且场馆展陈手法多样,运用了3D Mapping、裸眼3D等最新技术,并以数字技术采集、还原、印刷石窟图像,实景模拟克孜尔石窟的壮观场景。场馆内诸多互动装置也将让观众与各大展项展开“沉浸式”对话。
在开馆仪式上,三位重要捐赠人来到现场。戈宝权的外甥孙戈先生捐赠了戈宝权译高尔基《海燕》手稿1件;王方女士代表书籍装帧艺术家秦龙先生的夫人陈长敏女士捐赠了秦龙作书籍封面、插图设计原稿、打样稿等16件/套;《辞海》编委,曾任《辞海》办公室副主任的秦振庭先生捐赠了辞海插图发绘单(1965年)、辞海相关工作的书信、题词等56件/套。
记者了解到,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9:00-17:00(16:0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国定假日除外)。自开馆日至2023年8月31日采取通过小程序预约入馆机制参观,后续视客流情况动态调整(预约方式详情见“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一个主题馆和五个分馆,涵盖新闻出版通史、印刷技术、儿童出版、艺术设计、数字出版、音像出版等内容。几代新闻出版人的夙愿上海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的发祥地和全国出版重镇。据统计,1912-1949年间,全国80%以上共300余家出版机构集中在上海;列入中国近现代学术名著的千余种图书,近95%为上海出版。百年以来,张元济、陆费逵、史量才、胡愈之、邹韬奋、叶圣陶、赵家璧等上海新闻出版群星闪耀,大家辈出,积累了大量珍贵史料,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
在上海建设新闻出版博物馆是新闻出版人一直以来的夙愿。经多次选址,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杨浦区委、区政府合作共同建设的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最终落户拥有“四个百年”独特历史资源的杨浦区。作为首个部区共建的市级重大文化项目,项目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2020年8月结构封顶,2021年4月建筑竣备,2023年4月启动内测。
区别于传统的单向传播,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更注重实现参观者和内容的双向交互,注重运用现代技术为参观者提供更多维度的知识空间和更大便利。目前基于5G的智慧博物馆项目即将上线。结合5G技术,在移动终端打造数字博物馆和智能手机导览,为观众带来数字时代的全新观展体验。
博物馆方面表示,正式对外开放后,这里将对照国家一级馆指标,搭建行业平台,举办系列精品展,推出系列文化活动,与国内外同类博物馆展开合作,立足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建设一座与光辉出版历史和地位相称的新闻出版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一楼的中华书局图书馆旧藏让人眼前一亮。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原中华书局图书馆)藏书是上海出版系统的重要历史文献资源,是全国出版系统现存的最大单体文物,也是百年前上海出版人举办公共图书馆、昌明教育、救亡图存的物证。尤其在“一·二八”事件中,商务印书馆建立的远东最大图书馆──东方图书馆毁于战火,使原中华书局图书馆藏书成为全国出版系统最大的单体文物,足见其珍贵。
可以看到,博物馆用透明书库展示的17万册藏书使用了原图书分类法和原书架,复原上架中华书局旧藏。这些藏书中,既有《新青年》等红色文献,又有康有为藏清雍正四年铜活字《古今图书集成》影印底本近800册。书库外有多媒体数字屏可供参观者查询书目。
中华书局图书馆旧藏来到二楼,主题馆以“东方初晓”的艺术装置影片开启整个展览。这里呈现了自清末“西学东渐”至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我国新闻出版行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展出文物两百余件,除墨海书馆《全体新论》、美华书馆《体学图谱》、上海格致书院《格致汇编》、早期出版的《申报》等稀见出版物外,还有重要馆藏《湘江评论》创刊号、斯诺夫人题签并附斯诺照片的《西行漫记》、民国商务印书馆新书广告单、鲁迅与生活书店的合同、范用参加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的列席代表证等,其中不少为独家珍品。对于存世较少,我党在创建时期的重要出版物“新青年丛书”,也有整体展示。
重要馆藏《湘江评论》创刊号三楼印刷技术馆则以近代六大印刷技术的传入与发展为切入点,展现中国出版印刷技术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以及“印刷无处不在”对社会进步、人们生活的改变。展厅中有一台晚清时期引入中国,几经技术改造,服务印刷业百年的石印机,长4米,重4吨,经修复后仍能运转,为印刷技术馆镇馆之宝。此外还展示了民国时期的中文打字机、油印机,印钞用凹版雕刻工具等,其中1910年商务印书馆五彩石印的《南洋劝业会场图》、徐天池花卉珂罗版印版等尤为罕见。另一边“数字技术还原石窟”呈现的则是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的克孜尔石窟38窟全景,17窟最精彩的壁画部分和库木图拉石窟的穹顶。龟兹文化是中华文明珍贵的历史遗存,大量石窟壁画保存至今,承载着灿烂文明。如今通过数字技术还原了石窟的整体结构和壁画色彩,让观众在欣赏经过数字化“驻颜”的千年壁画艺术的同时,体验到“印刷无所不能”的艺术魅力。
“铅火光电”印刷技术馆儿童出版馆也位于三楼。这里以趣味性的互动体验为特色,环幕投影《百年童书》用剪纸效果的神话形象串起了百年童书中的经典形象。《十万个为什么》奇妙屋用六边形镜面营造了炫酷的视觉效果,小朋友可以在其中看到不同年代的“为什么”。《小朋友》杂志上的气球,《稻草人》故事中的麦田,都被具象化实景还原在馆中。
“回眸璀璨”儿童出版馆四楼艺术设计馆用近两百件展品对百余年来中国出版物的设计历史进行梳理,让隐身在出版物之后的近三百位设计师通过作品亮相,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平面设计中一项重要分支:出版物设计。字与图是近现代出版物艺术设计的基点所在,馆内展出字体设计手稿、漫画、木刻版画、连环画、年画、宣传画,以及荣获世界最美的书等国际奖项的作品,展现百年来艺术工作者于方寸间追求的极致笔触。
艺术设计馆馆内展出字体设计手稿、漫画、木刻版画、连环画、年画、宣传画,以及荣获世界最美的书等国际奖项的作品。另一边的数字出版馆以“穿越时空”为主题,以我国数字出版发展的历史、现状为主线,集中呈现传统出版媒介的数字化转型、新媒体的创新发展与网络游戏娱乐出版三大板块的发展成果。结合技术与艺术、交互与巧思,将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碰撞出的火花、融合而成的结晶,多维度多形式地展现于此。
“穿越时空”数字出版馆五楼音像出版馆,以时间线索,通过代表性的人、物、事以及声像载体技术的演变,展示中国百年音像出版业的发展历史,打造“可听见的历史与可看见的声音”,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回到了刻下声音的年代。参观者可以拿起“上海街头留声机摊”的听筒,感受20世纪初人们的听音方式。馆内展示了《义勇军进行曲》首版唱片、赵元任灌录的《国语留声机片》、第一批中密纹唱片《黄河大合唱》,以及《四五花洞》《渔光曲》等各厂牌的名曲。馆内还有四面黑胶唱片墙,用粗纹、中密纹、大密纹、薄膜等不同唱片介质,分别展现流行金曲、梨园戏曲、红色歌曲与名家名曲,来者可通过耳机聆听穿越时光的声音。
“时代之声”音像出版馆暑期档精彩活动不断伴随着开馆,在五楼临展厅推出由市委宣传部网络出版处和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想象直达生活——首届网络游戏视觉艺术展”。参展单位包括腾讯游戏、网易游戏、米哈游、盛趣游戏、完美世界、巨人网络、恺英网络、哔哩哔哩、蛮啾网络、波克城市、拳头游戏、莉莉丝游戏、叠纸游戏、椰岛游戏、鹰角网络、游族网络等17家单位。
从“游戏+艺术”“游戏+音乐”“游戏+非遗”“游戏+科普”“数字+党建”“游戏道具”等多板块,展览近距离呈现网络游戏精美原画,沉浸式展示游戏影音。《闪耀暖暖》与南京云锦研究所合作的云锦服装、《和平精英》的“大绣和平”主题苗绣长卷,《乱世王者》与中国古兵器艺术博物馆合作的汉剑、《原神》的五夜叉木版年画等,展示了游戏与非遗传承相结合的多种可能性。
此外,还有《传奇世界》的沙城雕像,《剑与远征》国风角色服装,《征途》的楚魂·枪等玩家喜爱的游戏道具和周边产品。
伴随着开馆,在五楼临展厅推出“想象直达生活——首届网络游戏视觉艺术展”今年8月,博物馆还将推出《科技之美——〈科学画报〉图说科技90年主题展》。创刊于1933年的《科学画报》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科普期刊。在90年历史中,画报积累了大量珍贵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兼具的优秀科普作品和精美原画手稿。该展览除展示档案、原稿外,还将穿插小实验、趣味互动,并推出科普论坛、科普讲座等。